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1、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①专制型②放任型③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作用: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12、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1)教师方面: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④热爱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2)学生方面:①正确认识自己②正确认识老师
第3页
f(3)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3、课程的意义:①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②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③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⑤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14、课程的类型:①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②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③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④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⑤从课程任务来看,可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⑥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5、三维课程目标: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是一个整体)16、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7、教科书编写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和适用性③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④理论与实践统一⑤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4页
f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1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19、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20、课程资源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