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
【摘要】本文首先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再简略介绍比较优势陷阱的概念,找到它们之间的冲突点并进行比较,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的贸易战略选择提出自己的观点。【关键词】比较优势比较优势陷阱国际贸易一、理论回顾1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和实证检验比较优势起源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的差异各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者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利益。通常我们把这认为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进入20世纪,比较优势理论又有新的发展。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证明得
f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不同,而要素价格决定了一个国家里的要素分配,进而决定了各国的商品价格,因为价格的不同产生了国际贸易,各国应分工生产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的商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较为有利。这种理论也被称为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论可归纳为四个基本的定理,即赫克歇尔俄林HO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S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FPT定理和雷布津斯基Rybczy
ski定理。这些定理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下而经过严密的理论证明,构成了国际经济学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理论。那么,要素禀赋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现实经济状况呢?许多经济学家对该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诺贝尔获奖者里昂惕夫提出的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发现,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低于其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而这个现象是与要素禀赋论矛盾的
f很少人能否认美国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国家,按照理论它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应该更高。Bowe
Leamera
dSveikauskas使用了更多国家的数据对HO模型进行了检验,发现该模型解释现实的能力仍然很不理想。虽然在解释南北贸易中HO模型比较符合现实,但综合上述我们只能说:HO模型不能有力的解释现实,但对贸易尤其是收入分配的理解有重要影响。可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到底应不应该按照这种不能很好解释现实的理论来制定自己的贸易策略呢?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持怀疑态度。一种很盛行的批判就是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陷阱”的较为普遍的定义是这样的:“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