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二、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的对比分
f析1比较优势是否必然会产生竞争优势支持比较优势和批判比较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家都使用到了竞争优势这个概念。它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地方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符合四个条件。一是该地有什么廉价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就要多利用这些廉价要素。二是市场规模。三是发展的产业最好在当地形成产业群。四是这一产业是竞争性的产业”。而对于比较优势是否会必然产生竞争优势,经济学家们形成了意见分歧。林毅夫等经济学家认为,比较优势必然会转化为竞争优势。他认为,竞争优势的四个条件中,第一个即代表了比较优势,而第二个条件市场规模与比较优势相比显得并不重要,如瑞士、瑞典、比利时、荷兰等很小的国家,虽然市场规模很小,但是其经济水平仍然十分发达,“在现代经济中交通运输条件弥补了一国国内市场规模小的不足,国际规模在全球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着”。从产业群和市场竞争性的形成过程来
f看,林毅夫认为“形成产业群聚的前提恰恰是这一产业必须符合一个地方的比较优势没有比较优势基本不可能形成产业群聚。”由此得出结论,任何产品要占有市场、获取利润都一定要有竞争力。“竞争力的来源首先就是比较优势。不符合比较优势就不可能有产业群聚、市场竞争乃至形成竞争优势”。而对比较优势持批评意见的学者,则认为应该要用竞争优势这个概念来替换比较优势。虽然他们承认比较优势在形成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但认为我国的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世界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利用劳动力优势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或者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事实上在这里,持批评意见的学者就暗含着资本或者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就引导笔者去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竞争优势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是个好的定义吗?
f竞争优势来自于迈克尔波特的两本着作,《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说到底,竞争优势是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并不是经过严格的数学或者逻辑证明的经济学定义,波特本人也说过,“一旦从国家的层面讨论竞争力则会出现与企业和产业层面不同的问题”。对此,克鲁格曼、彼得沃尔等都已经对此已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