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影响系数由原来的0602减小至0575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系数由原来的0373增加至051,老年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系数由原来的-0559减少至-0781。数据虽有少许变化,但总体上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与原来的影响方向一致,说明人口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作用是稳健的,这与Horioka和Wa
(2007)的分析结果相反。当引入控制变量后,在影响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几个因素中,最为突出的是二三产业比,它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系数分别为881和685,前者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后者在10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其次是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这说明影响城乡储蓄率的主要因素是二三产业比,它衡量了不同地区的转型特点对储蓄率的积累特性,其中的第三产业比重在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中系数较为显著,但在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中并不显著,由此可知二三产业比更适合控制转型特征。在模型中,GDP增长率在城镇方面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农村方面却未通过检验,为此我们对模型(3)和(4)做了GLS回归,结果表明,该系数的t值概率分别为0509和0031,城镇居民方面未通过检验,而农村居民方面却较为显著,这个城乡差异不足以说明GD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这与Horioka和Wa
(2007)的结论相反。城市化水平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系数较为显著,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系数却不显著,这说明,城市化的储蓄效应只在城镇地区较为明显,而在农村地区不明显,这个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
考虑财政政策影响的情况,城镇储蓄率方面,引入的财政收入系数为0644,财政支出系数为-0706,两个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易见收入规模的扩张有利于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增加,而支出规模的扩张却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且幅度较大。农村储蓄率方面,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的系数也较为显著,系数正负与模型(2)和(4)一致,在引入的5个控制变量中,只有二三产业比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f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引入的财政收入系数为-0415,而财政支出系数为0748,容易发现这与城镇储蓄率的情形正好相反。根据模型(3)和(4)可知,引入财政收支比重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储蓄率的解释力度仍较强,同时财政收支对城乡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下面通过引入财政收入比重与少儿抚养比、财政收入比重与老年抚养比、财政支出比重与少儿抚养比、财政支出比重与老年抚养比的交叉项来考察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