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可知,分析2000年以后的数据特点更能揭示出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高储蓄率的真实相关性。
本文使用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在这个影响机制中,特别引入了财政收支比重,以分析当财政政策发生变化时,人口年龄结构的储蓄效应是否受到明显的影响。具体而言,根据杨继军(2009)的结论,人口抚养比对储蓄率有负向影响,这个由图1就可看出,但再观察图2和图3就会发现,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的储蓄效应是截然相反的,并且这个特点在城镇地区极为明显,那么这个差异是否与财政政策的变化有关联?不同地区的地方财政情况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再引入省际财政收支比重,以考察财政手段是否构成对“非劳动年龄抚养比的城乡储蓄效应”这一传导机制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们使用省际面板数据来考察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储蓄率的关系,根据Hausma
检验,本文只报告固定效应,结果如表1所示。
f模型(1)和(2)为基本回归方程,意在分别考察忽略财政政策时的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然后引入控制变量:GDP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二三产业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城市化水平五个指标,同时引入财政收入比重与财政支出比重,形成模型(3)和模型(4),以考察两种抚养比,以及财政政策调整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进一步地,本文通过引入财政收入比重与少儿抚养比、财政收入比重与老年抚养比、财政支出比重与少儿抚养比、财政支出比重与老年抚养比的交叉项来考察财政政策影响的强弱,针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储蓄率分别形成模型(5)、(6)、(7)和(8),并且计算财政收支规模的最优门限值,为后面的财政收支区间分析作准备。
根据模型(1)和(2)可知,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系数均非常显著,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两种抚养比的储蓄效应形成巨大反差,这与图2所显示的特点是一致的;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老年抚养比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这个情况刚好与城镇居民储蓄率相反,这说明人口抚养比的储蓄效应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为了稳健性起见,模型(3)和(4)引入财政收入比重与财政支出比重,同时加入了5个控制变量,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系数由原来的-0472增加至-0276,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