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r
2心与脾:心主血而脾生血,心主行血而脾主统血。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r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血液化生有源,以保证心血充盈。r
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血液能正常运行而不逸于脉外,全赖心主行血与脾主统血的协调。r
37.如何理解心与肝、肾的关系r
1心与肝:心主行血而肝主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因此,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面。r
血液运行方面:心主行血,心为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血充盈,心气旺盛,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藏血充足,疏泄有度,随人体生理需求进行血量调节,也有利于心行血功能的正常进行。r
精神情志方面:心藏神,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护精神情志的舒畅。心肝两脏,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心血充盈,心神健旺,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肝气疏泄有度,情志畅快,亦有利于心神内守。r
2心与肾:心与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心肾相交的机理,主要从水火既济、君相安位来理解。r
水火既济: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中属水。就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肾无心火之温煦则水寒,心无肾阴之滋润则火炽。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阴阳的协调平衡。r
君相安位:心阳为君火,肾阳属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所以心与肾的关系又突出地表现在心阳与肾阳的关系。r
38.如何理解肝与肾的关系r
肝肾之间的关系,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以天干配五行,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之称。肝主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