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肝为水之子而肾为木之母。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方面。r
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源自先天,并赖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而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封藏于肾之精,也需依赖于肝血的滋养而维持充足。r
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肝气疏泄可促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疏泄与封藏,相反而相成,从而调节二便排泄及女子的月经来潮、排卵和男子的排精功能。r
阴阳互滋互制:肝气由肝精肝血所化所养,可分为肝阴与肝阳;肾气由肾精化生,可分为肾阴与肾阳。不仅肝血与肾精之间存在着同源互化的关系,而且肝肾阴阳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滋养和相互制约的联系。肾阴与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则肝阳不偏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肝肾阴阳之问互制互用维持了肝肾之间的协调平衡。r
39.脏与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r
脏与腑的关系,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脏属阴而腑属阳,阴主里而阳主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等脏腑表里关系。r
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其依据主要有三:①经脉络属。即属脏的经脉络于相表里之腑,属腑的经脉络于相表里之脏。②生理配合。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受五脏之气的支持和调节才能完成,如胃的纳谷腐熟需脾气运化的推动,膀胱贮尿排尿赖肾气的气化等。③病理相关。如肺热壅盛,失于肃降,可致大肠传导失职而大便秘结等。r
40.脾与胃的关系是怎样的r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脾与胃的关系,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r
水谷纳运相得: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主运化提供前提;脾主运化,消化食物,转输精微,也为胃的继续摄食提供条件及能量。两者密切合作,才能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及精微、津液的吸收转输。r
气机升降相因:脾胃居于中焦,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相反而相成。脾气升则肾气、肝气皆升,胃气降则心气、肺气皆降,故为脏腑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方面,脾气上升,将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向上输布,自然有助于胃气之通降;胃气通降,将受纳之水谷、初步消化之食糜及食物残渣通降下行,也有助于脾气之升运。脾胃之气升降相因,既保证了饮食纳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