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部分课堂基本结构不完整,有的缺整体目标的呈现,有的缺旧知识的复习,有的缺新课的导入,有的缺课堂总结,有的缺当堂检测等等。经过教研组的研讨,我们把教案进行了改进,将所有教学过程在教案上详细呈现出来,如果因为时间关系完不成所有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灵活压缩展示内容,保证当堂检测和课堂小结的完成。有的老师认为“除了‘实验探究课型’,其它课型基本上都有交流展示的环节,这样活跃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这是模式运用过程中一种错误的倾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是热烈和活跃的,但在预习课上应该是安安静静的完成作业;学生展示过程中,每当有生成性问题产生时,也是先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学生在当堂检测阶段也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因此我们的课堂在发展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个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10页共11页
f有的老师提出来这种模式对预习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只是表面上完成习题,不能深入研读文本。其实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强化预习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抽批部分学生的预习学案,给其赋分,计入小组的总分;我们还可以检查学生“我的疑问”这一栏,因为只有学生真正预习了,才能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我们多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学会预习,这样预习就能成为我们教学的一把利刃。还有的老师提出来“这样的课堂要求老师精讲,那么老师到底讲什么?”,思路比结论重要,方法比过程重要,这种模式下留给老师课堂上讲课的时间很少,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于讲解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上,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五、结语继续追求不断创新
建构式生态课堂倡导的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方向。我们要挥洒汗水去实干,要运用智慧去巧干,只要我们掌握其精髓,找准教学切入口,必将会彰显教学无穷的魅力。只有经受“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历练,才能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酣畅。我们坚信建构式生态课堂这一教学新理念一定会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绽放生命的灵光。
【参考文献】[1]黄显芬.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N.《云南教育》.2002年32期[2]曹园.用情感的力量提高内化的艺术N.《新课程(教师版)》.2009年06期[3]李凤娥.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讨N.《现代教育科研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