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易错题分析(电学部分)
【教学结构】一、物理量:电量(Q)、电流强度(I)、电压(U)、电阻(R)、电功(W)、电功率(P)、热量(Q)二、物理规律:1电流强度定义式:IQ/t;2决定电阻大小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3欧姆定律:IU/R;4串联电路:II1I2、UU1+U2、RR1+R2、R串
R、U1U2R1R2;5并联
电路:II1+I2、UU1U2、

R并R
、RR1R2/(R1+R2)、I1/I2R2/R1;6电功:WUIt、WUQ、
、WIRt;7电功率:PW/t、
2
PUI、PU2/R、PI2R;8焦耳定律及导出式:QI2Rt、
、QUIt、安培定则等。
三、测量工具(仪表):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四、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
【解题点要】例1一个验电器带有正电,它的箔片张开某一角度,用另一个有绝缘手柄的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关于导体的带电情况,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可能带负电B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解析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说明箔片上正电荷减小,而金属球上的正电荷增加,显然这是导体的异种电荷吸引的结果。这说明导体是不可能带正电的,导体带负电是可能的。但如果导体不带电,靠近带正电的金属球时,由于静电感应,B只可能带正电D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f导体的近端会出现异种电荷──负电荷,远端会出现同种电荷──正电荷,这种感应电荷也会对金属球的正电荷有吸引作用,使箔片上的正电荷减小,所以完整的答案是:带负电或不带电都可能。正确答案为C。例2一个灯泡的铭牌上标着“PZ220──100”,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1,后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2484欧,发现R2比R1大10倍以上,这是由于(A前一次测得的阻值必定是错的B后一次测得的阻值是错的C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属于这种导体D不论什么导体,都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解析此题是分析判断实验结果的正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灯丝在不同条件(温度)下的电阻值不同,加深学生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截面积、材料以及温度有关,大部分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除外)。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灯泡不发光时灯丝电阻很小,所以正确的说法是C。例3把一个15欧的电阻与一个用电器串联后接到电压是7伏的电源上,要想使用电器消耗的功率是8瓦,则这个电源供给用电器的电流可能是(A2安解析本题将用电器消耗功率P限定为8瓦,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