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案《荷塘月色》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1日制作人:审核人: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
荷塘月色
学习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学习指导
学习重点
1注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一、回顾预习
1、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是什么荷塘月色2、本段具体写了什么各突出了什么精读语段,独立完成。学习方法技巧。
二、自主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一般都认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所谓“文眼”,
1
f高一语文学案《荷塘月色》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1日制作人:审核人: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
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古人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片首,或在片中,或在片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小组合作完成。思考:如何使语句2、“这是一条幽僻的路”一句中“幽僻”如果换成“幽静”好不好?更精彩?
为什么?不好。“幽僻”既有“幽静”的意思,又有“偏僻”的意思,而“幽静”只能表达一个意思。“幽静”只有在心情悠闲自在时才能体会得到,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而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悠闲自在。“幽僻”尤其是“僻”恰倒好处地衬托出了作者孤独郁闷的心情
3、“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一句中的“踱”与“慢步”的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用“慢步”而用“踱”?“慢步”只能表现动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现动作的速度,也能表现做动作时的心情。“踱”与作者心情转为开朗相适应。“踱”又与下文“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相照应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与“就”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还有“暂且”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比“就”要丰富。“且”说明荷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