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月色带给“我”的欢愉只是片刻之间的,这与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进入郁闷相照应6、“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中的“泻”
2
f高一语文学案《荷塘月色》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1日制作人:审核人: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
表达的其实就是“照”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照”而用“泻”呢?因为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泻”而不能“照”的7、“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表达的其实就是“升”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用“升”而用“浮”呢?“浮”和“升”都能表现“青雾”的动作,但在高度上有区别:“升”让人感觉“雾”很高;“浮”让人感觉“雾”很低,低得与荷叶的表面相平8、“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它叫做“通感”。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宋代词人秦观有词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梦与花互比,愁与雨互喻。还有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其实,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说某位同学脸上都呈现出甜美的笑容。可是,你们决不认为我是在说你们的笑脸是抹了糖的吧!9、第四段说“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既然只有“一丝”,为什么会“像闪电一般”呢?这里的“一丝”既指程度很轻,也指速度很快,稍不注意,就闪过去了。所以,“像闪电一般”。10、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泻”是承上面比喻句“如流水一般”而来的,态。“照”和“铺”字就没有这样的审美效果。“泻”字有向下倾的势小组合作完成。
3
f高一语文学案《荷塘月色》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1日制作人:审核人: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
1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句中有’亭亭’二字。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很美。荷叶本来是静的,但作者想像它是动的,是舞女的裙。这是以虚写实,以动写静。另外还有一些比喻,如:描写荷花的“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等词语,还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等
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