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863项目(全南极高分辨地表覆盖制图和南极环境遥感关键技术,20082009年启动)和1个973项目(近百年极地冰层和全球及典型区域海平面变化机理精密定量研究,2012年启动)。这些项目对于壮大我国极地遥感研究队伍并提升我国极地遥感研究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他主要的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包括:1、成功研制我国首个全南极高分辨率遥感镶嵌图和全
6
f世界首个南极洲地表覆盖图,科学和政治意义深远。全南极制图成果入选2011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受到刘延东国务委员的关注。基于这幅高分辨率的全南极卫星遥感图,程晓团队应国家海洋局之请完成了我国第5个科学考察站的选址工作,确定新站址位于罗斯海西侧的维多利亚地地区。
2、发展极地长时间序列卫星资料动态分析技术,揭示南极冰架崩解机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这是我国极地遥感学科的第一篇PNAS论文,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也表明我国极地遥感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在极区海冰快速变化遥感方面,发展了卫星遥感数据快速处理与分析技术,连续6次指导“雪龙”号南北极航行破冰,2014年初成功协助“雪龙”号从南极海冰脱困,同时在北极航道开发方面初步发挥重要作用。
2014年1月2日,在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在成功营救被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后自身被困冰海,程晓带领团队连续奋战,终于在1月7日在快速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支持下,助其成功脱困,加上程晓所在团队自始至终为“雪龙”号提供服务,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先后两次于1月8日、3月4日发来感谢信,国内外相关媒体也给予了大力报道。该工作成功应用于我国极地考察船的保障,取得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程晓团队制作的图件被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多次采用。
该技术直接在海洋公益项目之北极航道航运环境评估工作中得到应用,有效支撑了中国第5、6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以及中远“永盛轮”2015年走航北极东北航道的行动。
7
f由于在北极研究的成果突出,2015年10月,程晓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高级别代表团成员,参加在冰岛举行的第三届北极圈论坛,在中国国别专题中讲述我国涉北极气候变化研究工作。
4、推动极地观测新技术发展,包括极地极端环境无线传感器、极地遥感无人机以及极地监测微纳卫星等,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开展了面向更加明确科学观测需求的设备平台自主研发,突破风光互补的能源获取与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