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唐朝的高等教育达到封建时代的鼎盛。贞观年间在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六学”。29、宋朝在继承唐朝传统基础上,不仅增设武学和画学等专科,八大书院都是在宋朝建立的。用“三舍法”将太学分为三舍,即按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学生。30、整个古代社会的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官学和私学两种类型。31、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32、晋武帝咸宁二年创办国子学;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或国子监;明清国子监具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两重性质,后逐渐衰败,成了科举的附庸。
f33、三国时曹魏建立五经课试法;南朝刘宋政权的分馆授业制度是分科教育的开端;唐宋明分别创办的专科学校和专业训练,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34、按程度分,私学有蒙养教学和经师讲学。孔子师最早开办私学的人之一。汉代后,私学分为蒙馆之学和专家之学两个层次。唐宋时期,私家馆发展成为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宋朝出现了一些著名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嵩阳书院等;明朝的东林书院也颇有特色。清朝时期,出现了书馆官学化。35、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也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官学中太学的教学以相互问难、讨论经义为重要形式。博士既是太学的专职教师又是朝廷的学术顾问,参加朝廷举办的所有重大学术活动。西汉的石渠阁会议和东汉的白虎观会议,都有博士参与讨论,这种学术争论影响到太学的教学和学术风气。博士平素讲经,注重互相诘难,并以善辩而受人称誉。辩难精神是太学的优良传统,这是研究和繁荣学术所必需的。36、私学中的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不仅仅是教育场所,也是当时的学术中心。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是书院的一个突出特点。书院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的办法,打破了官学关门教学的做法,听讲者可以不受学派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学术交流。37、四书、五经38、中国古代高等教育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特点,与欧洲古代、中世纪大学重视数学、天文、医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教育形成明显的对照。第三章大学通识教育论1、通识教育比博雅教育的涵义更广泛。亚里士多德认为博雅教育应追求自我而受教育,而非追求外在的需要而受教育。博雅教育是以训练一个有思想文雅的人为目的。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