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特点:其一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大学理念;其二是非政府性,英国大学不是由政府举办,而是民间机构。10、英国的大学传统,在20世纪初期经由日本传到中国。11、在18-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成立于1826年的柏林大学成为此间大学的典范。12、柏林大学的革新者洪登堡等人认为,大学重在“发展”知识而不在“传授”学问。13、德国为平衡传统大学理念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在传统大学系统之外建立了以职业教育为方向的高等技术学院。
f14、德国的大学制度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初始模板。1912年到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通过“壬子癸丑学制”。1917年-1927年,蔡元培主导的北大改革具有德国大学的烙印,为中国打开了一个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15、在美国大学的先驱者佛兰斯纳的努力下,英国和德国大学的传统在美国得到了系统的阐扬,这为美国大学在20世纪下半叶的崛起奠定了思想基础。16、美国大学的基本职能,由具有教育和科研的“象牙塔”逐渐变为涵盖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服务站”。二战后,美国大学引领着整个世界大学发展的潮流。17、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以美国大学为榜样进行了改革。18、梅贻琦认为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而是早就人才”,大学教育“重心所寄,应在通不在专”。19、蔡元培的大学理想中国孔墨精神加上英国之人格教育,德法之高深研究、美之服务社会。20、苏联的大学传统与其计划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历史紧密相关,也机械地模仿了德国建设专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导致苏联大学直接以国家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为转移,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而不是行为主体。21、以苏联为榜样的改革是一轮不成功的尝试,这一过程贯穿着一种以大学为工具的精神。22、中国的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于两汉,发展于唐宋,瓦解于明清。23、商代的大学曰右学,学习内容是“礼、乐、舞、射、御”。24、私学的兴盛不仅在七国都城临淄的稷门形成“稷下学宫”,而且出现了最早的教育专著《大学》、《论语》等。《大学》提出的教育的目的是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论语》提出了培养“士”和“君子”的教育目标。25、汉武帝在中央设太学,设置博士弟子员50人,成为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开端。26、公元178年在洛阳鸿都门设专门学习和研究文学艺术的鸿都门学,可称得上世界上最早得专门书院。27、太学主要适应庶族地主阶级得需要,国子学适应士族的需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