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校内实训基地。3可以说,通过这一轮评估,许多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各具特色,在探索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
2006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教高16号文。这是一个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创新,标志着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全面转向注重内涵建设、质量优先的全新阶段。教高16号文确定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厘定了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4。同时明确要求“在评估过程中要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5,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安排,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归纳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做法有如下几种。
(一)学校主导模式
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主要类型有以下三种。
1“学校自主建设型”。学校自己投入场地、设备,建设具有生产(经营)性的校内实训基地,构建真实的生产经营的职场环境。比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实习超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