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进入新世纪以来,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传承与实践“手脑并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以及对高职教育特性与要求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参照国外“教学工厂”、“虚拟公司”的做法,从自身实际出发,或将自有的招待所、印刷厂等改为生产经营实体,或新办校办工厂、服务公司等,开展对外服务,教师、学生共同生产经营,客观上为相关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了可能,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9月创办的学生实习超市,就是一个比较市场化的经营性实训基地。由学院划拨近200平方米的场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共同筹建,包括自筹资金、自主设立公司组织管理架构、自立规章,以及围绕实习超市的日常经营,学生轮流参与包括商圈调查、店面设计、商品采购、卖场布局、商品促销、经营核算和岗位设计、店员培训、绩效评价等全过程活动。由于学生实习超市在教育组织形式、产学结合模式、教学方法、校内与校外、学生与企业经常性互动平台的建立等方面有所创新,2005年被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确立为创新项目。
事实上,自从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国内各高职院校结合评估指标的要求,将建设发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设置了6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以及36项主要观测点。其中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下的二级指标“实践教学条件”专设有“校内实训条件”这一观测点,该观测点的优秀标准是“各专业均建立了必需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具有真实(仿真)职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需要”2。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许多高职院校都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估指标为依据,边评边改,努力加强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各高职院校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年间投入3900多万元,建成了2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初步建成了一批贴近企业实际、企业化管理、经营主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