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凭借公司的快速成长,在股价迅速飙升之后,执行股票期权获取前期勤勉工作的丰厚回报,公司与核心员工在这一过程中各取所需,可谓一举两得。但对于一个成熟型企业,其股票价格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发生大幅上涨,此时过分使用股票期权作为激励手段,不仅其正面的激励效果会受到限制,更有可能诱使管理人员采取欺诈手段扭曲股票价格,从中牟取私利,此时的股票期权不再是解决两权分离的激励工具,而是成为公司造假、欺诈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股票期权更适合在成长型企业使用。2003年7月,微软公司、花旗集团先后宣布放弃股票期权制度的事实也再一次证明股票期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尤其是成熟型企业。即便是成长型公司,在实行股票期权时也应该注意到:股票期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除了实施股票期权之外,还要不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公司内部对于高管人员的制约与监督,尤其要对公司目前运行体系中存在的“跑冒滴露”之处进行制度性改进。只有将管理人员以前获取个人收益的不正当渠道堵死之后,管理人员才会真正考虑勤勉工作提升公司价值,从股票期权中获取正当的个人收益。否则,如果公司在治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即便实施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管理人员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样利用职务之便很轻松地取得不正当个人收益,而且事后受到惩罚的可能性又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下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是没有理由努力工作的,此时的股票期权将不会起到任何激励作用,仅仅成为管理人员从公司中获得的又一项免费福利,这项福利可以在股市“时来运转”之时转化为一笔个人财富,而即便时运不佳,这一福利没有机会转变成财富,管理人员也没损失什么,因为期权毕竟是公司白送的,他们已经从其它方面“捞”的足够多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如果一旦股票期权成为管理人员报酬的主要形式,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股票期权又会诱使管理人员通过造假、欺诈等手段制造公司的虚假繁荣,推动股票价格上涨,从中牟利。此时的股票期权,不仅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成为管理人员巧取豪夺的工具。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如果真的有必要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一定要在此之前理顺好产权关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的监督管理,同时负责管理相应股权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单位要对控股下属企业深入了解、掌握情况,真正履行出资人的责任,然后由董事会做出切实可行的、较为合理的股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