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内上市公司的青睐,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最近纷纷浮出水面的股票期权欺诈事实,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实施股票期权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加强股票市场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强公司内部自身的制度建设,完善与改进现行的股票期权制度,才能克服股票期权的现有缺陷,使其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自2006年1月1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已有中捷股份、苏泊尔、广州国光等几十家上市公司提出股票期权激励的具体方案,其中部分公司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还有100多家公司也纷纷表示将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中国上市公司正在风风火火地展开一场通过使用股票期权来激励管理人员勤勉敬业的运动。以股票期权为手段激励高层管理人员尽职敬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中早已成为惯例,而且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确有助于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美国,有关薪酬方面的现有研究已经一致表明: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价的股票期权已经成为CEO收入中最大的一部分(Murphy1999;Baker1999;Matsu
aga1995;Yermack1995)。但股票期权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问题有待解决。在这方面,国外很多学者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取得了大量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很值得我们借鉴。TerryBakerDe
to
Colli
s以及Austi
Reite
ga找到证据表明相对较高的股票期权薪酬与那些能够降低期权授予日之前收益的操控性应计项目会计选择相关联,而且当管理人员能够在期权授予日之前公开报告利润时,这种相关性更强。Bartov和ParthaMoha
ram经Eli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内部高管人员通过调节可操控性应计项目来虚增企业利润、抬高股价,然后又利用内部信息,在虚增利润转回之前、股价尚未下跌的时候,大规模执行股票期权,从而大大增加了来自股票期权的现金收入。JeffreyLColes,MichaelHertzel以及Swami
atha
Kalpathy研究了员工股票期权重新发行前后的盈余管理情况,他们发现在宣布取消高管人员股票期权之后、重新发行股票期权之前的期间内可操控性应计项目异常的低,说明管理人员明显存在人为压低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以便取得行权价较低的股票期权。此外,管理人员为了提高股票期权的收益,不仅仅限于通过盈余管理操控公司利润这种单一手法,还有其它多种手段。Yermack通过研究发现,C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