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调查报告
剑河县城关一小课题小组一、调查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的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和培养。如何让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一复杂的现象,我课题小组确立了《小学低年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这一课题,并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课题小组于2013年11月12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习惯的表现,对学生学习习惯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二、调查的对象及方法调查对象:一(六)班三、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187份,收回183份,共分10大项,细分50小项,通过对调查试卷的统计,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1、课前准备:准备齐全8。22、课前预习:提前预习73、认真听课:认真听讲14。94、回答问题:积极705、自觉读书:自觉读书57、书写正确:书写正确188、积极思考:积极思考69、课后复习:经常复习1210、讲究学习效率:注重效率21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通过对上面材料的分析,并结合我们对学生个案的了解,我们总结出了阻碍学生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因素:留守儿童多。父母对学生的学习无辅导能力。家长对子女娇惯。④家长教育方式义妥。⑤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2、年龄因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差。3、学习环境因素:社居环境。玩伴。家长的生活方式。4、学前教育方式:欠缺学前教育,学习准备不充分。学前教育过度:A、学前教育的时间过长,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B、“拔苗助长”式,过早进行学习教育。5、学习习惯因素:课前准备不充分:A、学生对上课铃声无反应。B、学习工具准备不齐全。C、课前没有摆放好学习用品。D、不能安静、端正地坐在坐位上等待老师。E、无课前预习习惯。听课因素:A、自控能力差,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B、被动式听课。C、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准备部分35偶尔预习23搞小动作50有时读25偶尔出错39偶尔思考44有时复习18有时注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