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着该生的一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自觉地、有规律地、有目的地进行科学的学习,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育人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校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上存在的不足,加强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给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统计数据及收集的素材等资料,我分析的结果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较多,可以分为学校和教师、自身、家庭及社会四方面。一、学校和教师的因素学校和教师的因素是关键。中考压力和办名校的思想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迫使很多学校视成绩为根本。这很无奈,学校的升学率提高了,可以吸纳更多的品行和成绩优良的学生,学生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循环。但导致的后果是学校重智育的发展而轻视德育的教育。教师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个人素质低,学生从内心里不敬佩,甚至抵触教师。教师歧视学生,眼里只容下好学生,对所谓的差学生爱理不理,甚至嫌弃他们。学生也会嫌弃这样的老师,对一个老师没有兴趣,怎么能期望学生对这样的教师的教诲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主要原因。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小学生免试升入中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由于遗传的问题,智力有缺陷,或者因为身体素质差,智力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调查的大多数班级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很难跟得上正常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家长只能让这些学生跟着正
f常的学生一起接受教育。这部分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往往起着消极的作用,降低了班级整体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的兴趣不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之内,这类学生往往会沉溺网络游戏中,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也有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或文体娱乐节目;长时间形成的自由散漫,多动,懒惰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下降,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而目前中学和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育阶段性较强,不能形成有效的长期的监控和管理,致使这一部分学生成为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一个沉重的包袱。这些学生使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困境,面向每一个学生,意味着在这部分学生身上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收效还很不明显,教学效率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