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材料的复合技术,例如奥委会五光十色的水立方建筑,采用了当时我国尚未工业化生产的模结构高分子氟40材料;看到这里,学生们震动很大。笔者结合现代材料内容展开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中也对他们进行了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课后不少学生表示很受感动,不仅为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深受鼓舞;同时,也更加热爱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从中定位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笔者经常会自己到互联网上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专业知识,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在网络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启迪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相关的知识,实现德育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行为导向模式中的德育引领当前,在职业院校推行的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适应不断变换的职业和产业技术更新所需要的一种核心能力,它是职业岗位必备知识、技能、责任心的集成,也是专业知识职业化的具体体现。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
f学设计出发,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必须渗透丰富的德育内涵,以此完善学生独创性、自主性的心理素质。例如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要安排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身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学习到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养成了良好的成就感;在与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学习中初步培养起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表达能力;在学习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培养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纪律性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行为导向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和渗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文化育人是进行德育引领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曾讲:“所谓教育、管理、服务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教师应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展现自身为人师表的文化魅力,才能起到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品格的作用。清华大学机械专业张学政教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非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