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本和技术流动等。(4)产业的竞争结构分析:根据波特的五种基本竞争力量模型,产业的竞争结构主要看五种竞争力量:①顾客②现实的竞争者③潜在竞争者④替代产品⑤供应商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0分)43美报称美从中国组装获益最大,中国仅获漂亮数字新华网消息,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日发表记者戴维巴尔沃萨发自深圳的文章,指出看上去中国好像从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实际上真正利润被美国等外国公司所得没有留下全球化带来的利润。“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单价20美元,但中国只能获得其中的35美分。贸易数字扭曲使中国构成的贸易威胁显得越来越大在日本日立公司建在深圳的一家工厂内,几百名工人正在制作电脑光盘,并把这些光盘用箔纸包装起来。这些产品将运往美国,并和其它大量产品一样标上“中国制造”的标签。但是,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事实上都是在其它地方生产的,而且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基本上是日本、韩国和美国的跨国公司,它们只是把中国作为其庞大的全球生产体系中的最后组装地。分析家说,这种不断发展的全球供应链正日益扭曲全球的贸易数字,并让中国构成的贸易威胁显得越来越大,而事实并非如此。2月10日,当商务部宣布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时,这种形式的扭曲很可能再次出现。据估计,2007年美中贸易逆差激增至创纪录的2000亿美元。看上去中国好像从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最大的赢家是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玩具、服装、家用电子产品和其它产品从亚洲其它地方转移到中国生产让这些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获益匪浅。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和其它外国公司,其中包括零售商,是生产这些廉价产品的中国工厂背后看不见的手。这些公司从贸易中获得了大部分的利润。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黄亚生解释说:“上个世纪90年代,总部设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亚洲其它地方的外国公司基本上都将生产转移到中国进行。但是,控制权以及这些生产带来的利润都牢牢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尽管中国从全球化中获得了工资上的好处,但它没有留下全球化带来的利润。”真正的输家基本上是其它地方的一些低收入工人,像日立公司在日本的失业工人,以及亚洲其它地方的一些工人。当雇主把工厂建到中国后,受害的是这些工人。美国的蓝领工人也是输家。事实上,据中国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约60的出口产品都是由外国公司控制的。分析家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