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NSTEACS患者的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但该药起效慢、副作用大(胃肠道副作用、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目前已被氯吡格雷取代。氯吡格雷的主要证据包括CAPRIE、CURE、COMMITCCS2及近期公布的CHARISMA研究。CURE研究比较了阿司匹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以后每天75mg与单用阿司匹林的疗效。结果显示,联合组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率明显下降,并且在不同危险分层和亚组患者中获益一致。24小时内即出现终点事件减少,并一直持续到12个月。该研究确立了NSTEACS患者急性期应用氯吡格雷的地位。CAPRIE研究首先在非急性期患者(近期发生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或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中发现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且严重出血并没有明显增加。近期公布的CHARISMA研究为氯吡格雷的长期治疗提供了新证据。该研究包括了两类人群,一部分为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12153例;还有一部分为仅具有高危因素并未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研究显示,在总体人群中,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终点事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对已确诊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亚组(其中心肌梗死患者占104,此外还包括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闭塞型疾病患者)分析,显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而GUSTO严重出血增加但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17与13)。因此,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明显大于风险,COMMITCCS2和CLARITYTIMI28为STEMI患者在急性期联合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证据。COMMITCCS2研究中,随机了45852例发病24小时内的STEMI患者,阿司匹林基础上加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没有负荷剂量)使死亡、再梗死和卒中的风险减少9,无论患者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均可获益,出血风险增加不明显。该研究没有年龄上限,79岁以上人群占26,平均149天,最长4周。CLARITYTIMI28研究入选1875岁,发病12小时内的STEMI患者,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维持量75mgd。基于上述两项研究,较为肯定的是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益,但是负荷剂量对于高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还不确定。更长期的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还不确定,如果将NSTEACS患者的经验进行外推到STEMI患者,长期治疗(如1年)可能有益,STEMI患者可以考虑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德国的ACOS注册研究评价了氯吡格雷对STEMI患者出院后1年死亡率的影响。5886例患者(355单用阿司匹林,645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无论最初是否进行再灌注治疗或溶栓、直接PCI,调整基线特征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