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所做的调整
1设置折纸实验、探究问题,由学生亲自操作、自主
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如推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
理的过程)
2选择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题,拓展学生思维,发现
本节知识与其他知识的交汇点(如:练习题2)
个性化3规范解题步骤(如:请学生板演解答过程,师生共教学同评判)
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1多举生活中实例,由熟知引导新知(如:直线与平
面垂直定义的归纳总结)
2选择知识点单一的例题及练习题(如:例题、练习1)
3适当放慢讲题速度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f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抽象概括线面垂直的定义实验探究,探索判定定理
讨论总结,归纳定理定理应用,例题、习题
小结
§23直线与平面垂例题:
直的判定(一)
板书
1定义:
设计
2定理:
定理符号表示
解答:
练习1:练习2
小结
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
测试题目内容




231

理解
1如果MC垂直于菱形ABCD所在的平面,
那么MA与BD的位置关系是

2直线l平面,直线m在平面内,则
l与m不可能是()
f232233
A平行B相交C异面D垂直
掌握
3解答:已知PA垂直于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若PCBD则求证:BDAC
应用
4下列条件中能是直线m的是
AmbmcbcBmbbCmbAbDmbb
通过本节课学习,
1形成性练习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个别学生在第1、3
题出错,说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理解不透彻,不会构造定
理条件,应用定理解题。第4题出现问题最多,本题是综合性较
强的一道题目,说明学生还不能很好把本节知识与其他知识有

成机结合。


2课堂教学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大部分学生已理解,

但也有个别同学,还是不能准确区分定义中“所有的直线”与
无数条直线的区别。通过折纸实验对判定定理内容能够理解,
还是部分学生在定理应用时不会构造条件。
3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在应用定理解题时,部分学生
能理解定理内容不会准确的用符号语言描述解题步骤不规范。
1、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教学
f反思
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种教学理念。无论是生活中
实际问题的导入,还是设计实验,探究定理的过程,教师一直
扮演着引领解惑的角色。
⑵以兴趣为起点
本节课根据学生特点,借助图片、实例、多媒体手段通过直观
感知归纳数学结论提高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
(3)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