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以冷僻的难的为辅。当然,由于文言实词数量多、词义繁复、用法多变,所以它是文言文复习中的第一重点。首先给学生明确实词几种常见考查类型。(1)古文中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关系。明确单音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的主体,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就容易形成错觉,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卑鄙”是单音节词,“卑”和“鄙”连用,“卑”,指出身低微,“鄙”指见识短浅,举止粗俗。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卑鄙”,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2)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发生了不少变化,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褒贬色彩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因此,复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词义的古今变化情况。例:臭:古义,气味;今义,难闻的气味。江、河: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亲戚:古义,家里亲人;今义,旁姓亲属。爪牙:古,中性词;今,贬义。
1
f(3)一词多义。单音的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因而接触时,一要清楚它几种常规的解释,二要根据语言环境判定句中意义。如“道”的常规意义:①道路;②原则,方法;③道理,事理;④述说。句中是用本义还是引申义,是用作名词还是动词,就要学会推测了。(4)词类活用。这是词语功能的改变,所以和它在句中的位置很有关系。词类活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名词用作动词。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原来是名词,但在句中用作动词,作谓语,带了宾语“天南”,“照亮的意思。名词用作状语。如:斗折蛇行。“斗和“蛇原是名词,是“北斗和“蛇的意思,但在句中都用作状语修饰“折”和“行”,是“像北斗星座一样曲折“像蛇一样曲折前进的意思。动词用作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和“入在句中的意思是“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由动词转为名词,作“殚”和“竭”的宾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和“远在句中意思是“亲近和“远离,由形容词转为动词,后面跟宾语“贤臣”和“小人”。其他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分别动化为“使之”“以之为”。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成以其小,劣之(以之为劣)。(5)通假。不论是古有其字还是古无其字,只要课本、练习涉及的通假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