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文言文复习的几点想法
从2005年的全国卷看,题量减少,考试内容以筛选信息、分析概括为主,实词与虚词的考查也出现轮换态势。从选材看,二十四史仍占半壁江山,不同的是史传以外,开始关涉事物,出现两种全新的选材趋势:一是从其他经史子集中选择与人物相关的文本,一是涉及人物述行。从考点看,实词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为主,虚词18个,特别是“之”“为”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是有关的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特别是在翻译中的应用。文言文翻译赋分越来越多,可见越来越受重视。考查的形式将以翻译文言文阅读中画线句子为主体,少数省市可能单独以段设题。再看2005年的浙江卷,文言文考了一篇唐代孙樵的《书褒城驿壁》,这篇文章选自《四部丛刊》的《孙樵集》,这是一篇讽刺性杂文,作者借褒城驿由雄大宏丽而变为荒芜残破的现实,来抒发对当时吏治败坏的感慨。而前一年的浙江卷,文言文考的是人物传记。由此可见,文言文的考试选材出现了一种变化,不再是单一的人物传记,也可以是杂文,以后也有可能出现写景散文或其它类型的文章。针对这些情况,关于文言文的复习有了几点想法:一.要熟悉教材中的一些文言篇目。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不源自课内;历年的考点设置,也几乎都能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篇目在涉及课外文段乃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课内篇目可反复23遍。在高考第一轮复习时,利用晨读、自习、晚修等,将16册课本所有文言篇目,根据记忆曲线,按照由高三往高一倒回的顺序,自行通读串讲一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注意前后联系,总结规律。同时积累关键实词、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本轮可以将课文下面的注解、课后的练习集中整理、疏解一遍。第二轮复习时,以课外文段为主,辐射课内已学知识。具体做1520篇课外文言语段,凡涉及课内的虚实词及句式用法等都呼应贯通来理解来记忆。另布置学生分头给120个实词、18个虚词在课文中找例解。在此基础上,再选取几课在词语、句式比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识面较广的文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练习出题,学会找点、设点、解点,吃透关键虚实词及句法、用法等。二、高考考纲中那120个实词与18个虚词的掌握。1.实词复习考纲中明确规定,语文高考难易程度是3:7,所以文言实词的复习也应以常见的容易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