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正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植根现实,注重与生活的链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疑将给今天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此本人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对生活教育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作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教育教学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而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的旧的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它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习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相一致,即“实践、认识、再实践”通过学习,颇有收获。结合现在的教学实践,我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陶行知思想。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呢?首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性思维是以问题开始的。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疑难,并严格遵循如下几个步骤:(1)要使学生对于一个问题处在疑难的地位;(2)要使他审查所遇见的究竟是什么疑难;(3)要使他想办法去解决,使
f他想出种种可以解决这疑难的方法;(4)要使他推测各种解决方法的效果;(5)要使他将那最有成效的方法试用出去;(6)要使他审查试用的效果,究竟能否解决这个疑难;(7)要使他印证,使他看这试用的法子,是否屡试屡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如果儿童自学或听讲产生不了疑难,不仅表明儿童消极被动,学而无益,不能创造,而且也说明教师治教无方,不能引导创造。
众所周知:教学设疑是小学教学中师生相互间交流展开思维常用的途径,通过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应是对学生思路的开拓,对学习方法指导要恰到好处,绝不越俎代庖,否则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迟钝,并产生依赖思想,限制创新思维的展开。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的前提是设疑寻异,善于从看似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