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建设和组织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
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9、中心是依托于西北师范大学的相对独立的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基地,享受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的待遇。西北师范大学对研究基地目标的实现负有重要重任:对基地行政、政工、人事、外事工作实行领导;对基地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对基地国有资产归口进行管理;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监督;筹措资金,改善工作条件,提供业务和生活后勤保障;督促研究基地的研究工作落实和按时向教育部及主管部门报告工作。10、由西北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对中心进行领导和管理,中心主任由西北师范大学聘任,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全权负责中心的各项工作。11、中心设立学术委员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从全国范围聘请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从事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人数5-7人,西北师范大学占1/3,其他为
2
f校外人员。学术委员会是中心的学术咨询机构,其任务是:审议中心的发展规划,审批兼职研究专家向中心申报的课题,商议中心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心主任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和学术秘书由学术委员会委员推选产生;学术委员会委员由中心主任推荐,征询预选单位的意见及本人的意愿,填写委员登记表,由西北师范大学批准后颁发聘书。12、在人事制度上,中心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有课题进机构,无课题出机构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研究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自由组合、重点扶植、鼓励冒尖的运作机制。13、中心无固定人员编制,实行开放性、流动性的编制管理。中心主任按规定的条件聘任课题组长和课题组成员。主任与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双向选择,自由组合,以创设宽松的人际环境。14、所有研究人员实行带课题进中心,中心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合同期满后,如无续聘,研究人员即自行离开中心。15、中心根据发展重点在若干方向设立“招标课题”,面向国内外公开进行课题招标,以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心工作,为各地培养本学科最优秀人才,并促进本学科的学术交流。
四、管理措施16、在本中心立项的课题须为在本学科领域有重大理论和(或)实践意义的课题.其研究成果预期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或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与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中心鼓励成员多渠道争取各类课题,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17、自带课题进中心者,研究中心与其签订项目资助合同,并提供研究场所和必要研究条件。18、研究中心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