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2013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方案
为加强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人文社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根据《XX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广外校20131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建设方案。一、建设原则
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围绕学校研究的特色和优势,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引领”的基本原则开展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同时,鼓励学科交叉,建设具有特色的校级重点研究基地。
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优化布局、总量控制、宁缺勿滥”的原则。
二、建设类别及数目限制
本次拟建设的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包括人文社科重点实验室均有数量限制。
根据申报的依托单位和参与成员,本次申报的基地分非联合基地和联合基地两个类别。非联合基地是指以学院作为依托单位独立申报的,其成员主要来自依托单位;联合基地
f是指依托单位联合其它学院共同申报,其中依托单位参与人数不得超过基地成员数的三分之一,其目的是鼓励跨学科、跨单位组建基地。
本次申报每个学院限项申报1个,鼓励申报联合基地,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
三、设立程序
根据《管理办法》,本次基地申报将按照“学院组织,限项推荐,专家评审,会议答辩,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实地考察、校长办公会审核批准以及公示”等程序进行。(一)申报组织
学院发动和组织申报,经所在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并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向学校科研处推荐基地申请材料,并签署意见。
(二)资格审查由科研处根据《管理办法》对学院申报的基地或实验室
进行资格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基地,将不进行后续评审环节。
(三)专家评审
按申报学科或研究方向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同行通讯评审,校内专家主要来自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院学术委员会
f委员。根据同行通讯评审的结果和整体布局考虑,确定进入会议答辩环节的基地名单。
(四)会议答辩
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会议答辩,答辩会按以下要求进行。1进入答辩的基地,根据学科或研究方向进行分组;2答辩组由57名专家组成,每个基地限于3名成员参与答辩可以发言和回答问题,科研处委派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二级单位科研秘书参与各组的答辩服务工作;其他人员可以旁听,人数不限。3每个基地汇报20分钟,专家提问15分钟;4专家组根据听取汇报、提问的回答和讨论,从基地发展计划、研究基础、研究队伍结构、预期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