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生发展的社会性需要。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的增设,使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的三个板块变成了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构成的四个板块。“综合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方式。“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成为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根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综合学习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可见,在日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综合学习时间”,是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
f三、国内现状分析:1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其根本指向就在于回归生活,否则,课程的开展便如空中楼阁。但事实上,有许多学校却远离了生活指向性的原则,出现了许多脱离学生生活的主题内容。2、从理论上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应该是各科教师的相互配合,但在实践中“片面化、专职化”倾向蔚然成风。其现实原因主要源于传统学校课程结构造成的教师学科专业分工及其逐步形成的学科霸权意识,这种意识随着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正因如此,在许多学校出现了“语数外”等主要科目抢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有的学校只让个别教师专职负责,有的学校只是形同虚设,还有甚者将这一课程纳入大扫除、班级劳动周等活动之列。传统已经让部分学校和教师把自己的学科看成“亲子”,而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与其格格不入。这种片面化专职化作风破坏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设想,抑制了课程的综合性及开放性,最终不利于课程潜能的顺利实现。参考文献:⑴《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教育部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郭元祥⑶《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初探》高侠⑷《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李臣之⑸《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郭元祥(6)《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f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与步骤、预计完成的成果形式及最终完成时间)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2、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把课程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