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学生准备:要求学生每人课前准备5根小棒长短不限。七、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情、教学重难点以及选用的课件、材料等设计以下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并揭示课题开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第22页的场景图,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后说说场景图中有哪些学习过的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并板书本节课的课题:认识三角形。该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概括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在学生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先用小棒摆、再用三角尺画,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完成以上活动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三角形?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后,用课件出示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图,并指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这是本堂课教学重点之一该环节预计用时8分钟第三个环节是合作探究,探索规律,得出结论经过上述活动后,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规律用课前我发给每组小组长的4根小棒来拼成三角形,小组进行分工合作,用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任选三根围一围,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并将所有的数据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发现了4根小棒中的长4厘米、5厘米、6厘米和长5厘米、6厘米、10厘
3
f米的这两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而长4厘米、5厘米、10厘米和长4厘米、6厘米、10厘米的两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时就引导学生再次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讨论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做长度为4厘米、厘米、56厘米的这组)?引导(能否用加法算式的方式来进行,用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和第三条边的长度相比较),学生动手做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指名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初步得出“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再让学生自主验证剩下的三组,深化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该环节预计用时15分钟)第四个环节巩固深化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来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深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感受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