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等,指向高效学习、工作、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生活和幸福指数的最佳心理状态。这些界定尽管从某一层面解释了心理健康的内涵,但都没有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度深刻认识心理健康的本质及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心理健康是指心理机能正常,富有活力,能为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心理环境和积极心理力量心理健康不是指没有心理偏差,而是指能够通过积极的心理力量有效控制和化解各种心理偏差,实现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心理平衡,并且这种平衡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发展的,与内外环境相互联系的。心理平衡是心理两极性矛盾运动的结果,表现为内心世界的和谐,通过内心世界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实现。内心世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获得、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动力。心理偏差甚至心理疾病本身只是心理不健康的指征,而有效面对、调控心理偏差并使整体心理朝向个体成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提升,进而实现对立统一的心理过程及平衡和谐的心理状态,才是心理健康的本质。在内心世界的诸多矛盾中,对心理健康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其中,社会化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主导着心理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个性化主要是自我取向,极端个性化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心理偏差甚至心理疾病社会化主要是集体取向,极端社会化容易丧失自我。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应该是社会化主导下的个性化与社会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即两者之间的平衡和谐。心理平衡是在一定时空、一定情境下的平衡。一旦达到平衡,个体主观和客观世界将孕育新的斗争,斗争达到一定程度,将会打破旧的心理平衡,进而构建新的心理平衡。因此,心理健康的本质不仅是由不平衡迈向平衡,而且是由低层次平衡向高层次平衡不断转化。这种平衡的获得和进一步转化是在社会化导向下主动进行的。可见,完整的心理健康是个性化心理与社会化心理的矛盾统一体,双方的对立统一推进了潜能开发和心理发展。因此,心理健康的本质不仅可以概括为社会化主导下的心理平衡,而且这种平衡处在螺旋上升发展之中,每一次旧平衡的突破和新平衡的建立,都遵循事物的否定之否定发展规律,都是心理健康质的飞跃。综上可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的心理健康要义有三:第一,它是内心世界矛盾双方的斗争,其中个性化和社会化构成主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