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
摘要:利率政策和债券市场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发达的债券市场,摘要:
就不会有市场化的利率政策和灵活的利率机制;没有市场化的利率政策,债券市场也就缺少了一支有力的推动力量。我国实行的是管制利率政策,利率更主要地体现为一种分配利益的手段,而不是调节资源流动的杠杆,不是一个甄别投资机会和调节资金流动的工具,我国的管制利率政策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
债券市场
一、为什么要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但是,尽管我国于1995年就开始了利率改革,但仍然没有改变管制利率的实质。我国的管制利率政策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债券发行利率不是债券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体现。一年期存款利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准利率。央行控制了零售市场(金融机构吸存和放贷市场)利率,债券利率以及其他金融资产利率都是在一年期存款利率基础上确定的,最典型的表现是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仍为债券发行利率的一个基本决定和比照因素,并且债券发行方式中采取的单一价格招标方式、确定招标基数和利率上限等规定都与利率管制的基本背景是分不开的。因此,债券发行利率是市场信号的失真,不是债券市场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2管制利率下的金融结构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债主体和市场规模。与管制利率政策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金融结构,以中介机构(银行)组织替代市场组织,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垄断储蓄一投资机制,全社会近80%的金融资产是银行贷款。2002年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比重为794:153:13:4截止到2002年末,我国股票总市值为375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6%。国债(包括凭证式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的余额为3491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1,而该比值在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是106%,在亚洲市场经济国家是86%。由于银行掌握了主要的金融资源,严重限制了债券市场的发债主体的结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