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辩护意见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本律师依法接受涉嫌犯贩卖毒品罪被告人刘家厚亲属委托并经被告人本人同意,担任被告人刘家厚二审的辩护人。就本案的事实和证据,辩护人同意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和一审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同时补充辩护意见如下。一原判决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原判决认定“被告人刘家厚贩卖甲基本丙530克;在抓获刘家厚时虽没有现场收缴毒品,但双方在贩卖毒品中均未对毒品成分和成分提出异议,本案不具备对毒品成分和含量进行实践的客观条件”此认定存在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认定错误。1对被告人刘家厚贩卖毒品罪认定毒品是甲基本丙胺无证据证实,无实物或对比实物的科学鉴定报告,完全是凭侦查机关主观臆断推测的。2侦查机关完全具有对毒品成分和含量进行实践的客观条件。原判决依据贺小秋的供词确定被告人刘家厚在贺小秋处购买了“冰毒”,而贺小秋抓获时侦查机关收缴了贺小秋10公斤冰毒(见贺小秋供词)。由此推定侦查机关完全有条件要求刘家厚对已购买的冰毒以收缴的冰毒为参照物,进行指认、辨认是否相同或相似,从而对实物提取鉴定。但这基本侦查取证工作侦查机关没有进行,其原因何在?所以原判决认定“本案不具备对毒品成分和含量进行实践的客观条件”不符合客观事实、完全错误。
f3在抓获刘家厚时没有现场收缴毒品,虽被告人在侦查过程中对贩卖毒品中均未对毒品成分和成分提出异议,而推定被告人犯贩卖毒品对毒品成分认可,原审判决认定不正确。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机关、公诉机关收取证据过程中同时应当收集、提供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原判决认定“在抓获刘家厚时虽没有现场收缴毒品,但双方在贩卖毒品中均未对毒品成分和成分提出异议,本案不具备对毒品成分和含量进行实践的客观条件下、不影响对本案事实的认定”其认定有悖于法律的规定规定。4对于530克甲基本丙胺数量认定、判决的依据系证人供词,但供词相付矛盾、证据不确定,不能推定其唯一性原判决依据的主要供词(1)原判决依据贺小秋供词“问:这四条货卖到哪里去了?答都卖给了翟雪玲,但我从翟雪玲借了两百克卖给了浏阳的“洋老别”,另外这次货不好比较湿,吹干了少了几百克;价格四十”。(贺小秋供词14、15、16页);(2)翟雪玲供词“他(贺小秋)应该将250克的冰毒卖给了浏阳的“洋及”,不清楚“洋及”与贺小秋交易毒品的情况(3)被告人刘家厚每次供述均是以50元克或70元克购买。以上供词证实原判决认定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