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学高考题集合与命题上海数学高考题集合与命题
一、课程标准1、学习主题集合与命题(12课时)学习内容集合及其表示学习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了解集合的思想方法。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将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在初中学习命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命题有关的一些逻辑初步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及其运用,了解集合与命题之间的联系,体会逻辑语言在数学表达和论证中的作用。学习要求与活动建议1.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和数学中的事例,对集合的意义进行描述。知道集合的意义,懂得元素及其与集合的关系符号;认识一些特殊集合的记号,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2.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掌握子集的概念。3.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会求集合的交集、并集,会求已知集合的补集,但不要求会解决有关集合的证明问题。在使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过程中,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4.理解否命题、逆否命题,明确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命题与集合之间的联系。领会分类、判断、推理的思想方法。5.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在简单的问题情景中判断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或充分必要性。6.建立子集与推出关系之间的联系,初步体会利用集合知识有助于理解逻辑关系。(说明)。7.能用集合思想去观察、思考、表述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子集
交集,并集,补集
命题的四种形式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子集与推出关系
说明
设Axx具有性质α,Bxx具有性质β,则AB与αβ等价。于是,可以从集合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推出关系及其他一些逻辑关系。
二、2010年考纲
内容一、集合与命题集合及其表示记忆性水平知道集合的意义。会对集合的意义进行描述。认识一些特殊集合的记号。要求解释性理解水平懂得元素及其与集合的关系符号。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探研性理解水平会用“列举法”“描述法”和表示集合。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掌握用区间表示集合的方法。掌握子集的概念。能用集合语言表述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
子集
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了解一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