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遂”同,一万二千五百家称为遂。术,在遂中开办的学校。4国有学:国,都城。学,真正的大学堂。
【语译】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一个遂中设有“序”,一国之中设有“太学”。【原文】比年1入学,中年2考校。一年视离经3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4。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5。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
6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7曰:“蛾子8时术9
之”。其此之谓乎!
2
f【注释】1比年:每年。2中年:隔一年。3离经:将书中的句子逐一断开。4小成:取得很小的成绩。5大成:取得辉煌的成绩。6说:同“悦”。7《记》:古人编写的记录言行世事的书。8蛾子:蚂蚁。9术:学习本领。
【译文】(学校)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一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经文的主旨;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致志于学业,是否喜欢与同学朋友探讨学问;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学博览,亲敬师长;第七年考查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及选择朋友的眼光,这时候叫做“小成”。第九年考查学生知识是否渊博通达,是否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疑惑,而且不违背师训,这叫做“大成”。这时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古书《礼记》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能成大垤(大的蚁封)。就是这个意思。【原文】大学始教,皮弁1祭菜2,示敬道也。《宵雅》肄三3,官4其始也。入学鼓箧5,孙6其业也。夏、楚7二物,收其威也
8。未卜9,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10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11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12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13”。其此之谓乎!
【注释】1皮弁:穿上正式场合穿着的礼服。2菜:祭祀所用的菜。3《宵雅》肄三:《宵雅》,指《诗经》中的《小雅》。肄,完成学习任务。三,《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小雅》中的诗。4官:做官的礼数。5鼓箧:以击鼓的方式把学生召集起来。箧,书箱。6孙:同“逊”,恭恭敬敬。7夏、楚:夏,与“甲”同音。夏、楚,都是体罚学生用的木条。8收其威也:收,适当地克
3
f制。威,行为举止。9:祭祀活动。10存其心:在心里翻来覆去地思考。11躐(liè):超越。12大伦:天下之礼,大道理。13官先事,士先志:官,当官。事,处理事务。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