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阶段(2015年12月15日2016年1月10日)分析学情,确定小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第二阶段:研究过程(2016年1月11日2016年3月20日)按照计划划分两个研究时段实施研究工作。时段一(2016年1月11日1月31日)1、学习有关字理教学的文献与专著。2、听取专家指导。3、通过字源网,汉典网,以及字理教学手册学习字理知识。4、分析本年段识字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时段二(2016年2月1日2016年3月20日)1、了解识字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掌握识字技巧,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和兴趣。2、抓住课文中识字教学文章,在识字活动中交流感受,总结识字方法。3、通过《阅读课本》和《校本教材》进行识字训练。
f4、走进生活中识字。5、撰写小专题阶段性总结。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3月21日2016年3月31日)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小课题结题工作。研究结果:通过近四个月的实践研究,对于中年段的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而且识字更容易,更有效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平时错别字明显减少。通过实践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演示法。即用动作、实物、游戏等表示字理,主要用于会意字。如教“擦”字,可用人手拿着抹布擦桌子的动作演示,加上“察”的字理结构讲解;教“坐”字,可让两位学生在地上做席地而坐的姿态来理解字理。这种方法既能巩固生字,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图示法。即用图画(如挂图、卡片、投影、简笔画、光盘等)追溯汉字的本源,主要用于象形、指示和会意字。如教“木”字,就展示树木图;教“林”字,就展示树林图,因为“林”字是由两个“木”字并排在一起构成的。“独木不成林”有了两个木便可以表示有较多树木的地方就是“林”了。又如教“休”字,就展示一个人在树木旁小憩图。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使学生兴趣盎然,为汉字的构形规律感叹不已。这种方法既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让学生学得满怀信心。迁移法。即将学过的甲字的字理用于学习乙字。主要用于会意字和形声字。如学了“人”字后,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中再遇到部件“人”就可以想到它与人有关。如“从”是与人的行动有关,表示前面有一个人在走路,后面有一个人跟从;当出示“众”字时,学生自然就领悟到有三个人,稍加点拨,告诉他们“众”字的意思是很多人,也有众多的意思。又如学了“火”字后,出示“炎”字,指导学生运用迁移法,并展开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