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三情感体验目标1丰富多彩的声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2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实际是声波的传播,声音要靠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为介质传播出去。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第1页
f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实验较多,采用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三、教具真空罩实验仪、钢尺、吉他、鼓和槌、玻璃缸、音、白色泡沫塑料球、蜡烛、火柴、录音机。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聆听歌声中让学生进入声音世界,今天我们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振动发声,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均能作传声物质。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同种介质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声速也会改变。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教学互动互动1:观察物体发声的特征。明确在同学讨论基础上动手做一些活动如拨动钢尺,敲
第2页
f击桌面等,观察、总结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互动2:体验哪些物体能发声。明确通过拍打水面、吹口哨等活动,体会除了固体能振动发声,液体、气体也能振动发声。开头歌词中“空气、马的声带和黄河水”都是发声体。互动3:声音是怎佯从发声体传播出去的。明确先让同学们大胆猜想,进而设计实验研究如做土电话,把闹钟密封好放入水中声音的传播条件是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互动4:声音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明确用槌击鼓,观察旁边的烛焰在摆动,引导学生推论空气传声时形成了波动,也就是声波。互动5:你知道声速吗为什么打雷时先看到闪电而后听见雷声明确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