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8,在世界银行统计的213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25位。按照125美元每天的收入贫困线,中国仍有15亿的贫困人口。此外,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质量较低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仍然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因此,中国一直强调中国对外援助属于南南合作范畴,是发展中国家间的互相帮助。中国对外援助以促进受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前提,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着力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对非援助从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与非洲国家平等相待,真诚相助。
发达国家在提供官方发展援助时,往往附带了许多民主、人权、政府管理等方面的政治条件。例如,2004年初,美国政府设立“千年挑战账户”以加强对外援助。该项目要求受援政府统治公正,致福人民,鼓励经济自由,控制腐败,并参照“自由之家”、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基金会等机构的统计数据制定了17项指标来确定受援国。所以有中国学者指出,“如果哪个国家可以满足这些标准,它还需要援助吗?”
而中国从来不把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认为援助是相互的。在提供对外援助时,中国充分尊重受援国主权和意愿,尊重受益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谋求任何政治特权,真心实意地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在修建坦赞铁路的时候,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说,“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建铁路,都是为了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相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近年来,西方国家常指责中国援外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原则,认为中国“忽视人权,容忍暴政”。对此,许多非洲国家都给予了反驳,认为西方的批评毫无根据,肯定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务实有效,中国是非洲真诚的合作伙伴。在2009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重申了这一原则,并坚定地承诺,“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援助,过去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第三,中国对非援助重信守诺,与时俱进,符合非洲国家的需求。
中国援助向来“言必信,行必果”,得到非洲国家和人民的称赞。早在1967年中国帮助刚果建设广播电台的落成仪式上,当时刚果总统马桑巴代巴就说“中国的援助不仅仅是巨大的,这个援助的特点是迅速的,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有效的。”随着中国对非援助的进一步增加,“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在非洲更加闻名。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