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教师只是把接受下来的上级机关的命令施加给儿童,其智力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完全违背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理。他对当时流行的教育目的理论“生活准备说”、“形式训练说”、“复演说”等逐一进行批判和分析,反对单纯的把自然发展、社会效率、文化的传递作为教育的目的,以此来证明“教育无目的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当然杜威对这种教育目的的批评是有合理性的,因为这些教育目的的提出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都是为了应对各个时代发展的不同要求提出的,在当时曾是起到过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它们只是照顾到教育的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别的方面。正如杜威所说的“在一定的时期或一定的世代,在有意识的规划中,往往只强调实际上最缺乏的东西”。在专制统治时代,自由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成了人们主要的追求目的;在一个自由散漫的时代,社会控制也是必要的手段;在只注重金钱与利益的社会,强调一下文化修养是有效的举措。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在教育目的的制定中,当然不能不考虑社会发展的这种客观需要。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当然也是应时代的要求提出来的,杜威所处的时代是工业发展但并未高度发达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要求不需要高度发达的文化和个人的发展,只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就可以进行机械的操作,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固定在一种职业或者是一种操作上,人的智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人的创造才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社会追求的是生产的物质产品,全然不顾生产产品的人,杜威的理论就是针对这种单纯的职业培训的社会现象提出的。这种理论在重视人的身心发展上不光在当时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我们这个看重分数和升学率的形势下,也是一个提示,一个告诫,即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条件下,人的发展是最主要的。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目的是应该有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目的的指导下进行的,否则就成了本能的冲动或盲目的行动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内心已有一明确的目的。马克思说“(最绌略的工匠强于蜜蜂,)就是因为工匠在行动之前在心目中已有房子的形象”这个目的可以起导向、激励、检验行为过程的作用,教育目的也是如此。杜威在教育目的一章中也说“任何目的,只要能进时时刻刻帮助我们观察、选择和计划,使我们的活动行以顺利进行,这就是有价值的目的”。腾大春在给《民主主义与教育》所作的序言中说:“实际上,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