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育测量与评估》模拟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一、概念辨析(5×8)1、测量与评价测量按照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及其属性指派数字。从中,可以看到测量的三个要素:法则、事物及其属性、数字。评价从事物的内在品质和外部功效出发,对有价值事物所作的调查研究,以判断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而考虑提高价值的可能性。2、难度与区分度项目的难度是项目或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一般,难度系数P就是项目的通过率。区分度是项目对受测者心理特质的区分能力的指标,它反映了项目鉴别好、坏受测者的能力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测验项目的有效性。3、信度与效度信度是反映测验成绩在不同条件下的一致性、连续性程度的指标,定义为真分数方差与所得分
数方差的比例,即
为信度系数。
所谓效度就是测验对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进行评定的有效程度,即测验测到所想测量的特质的程度。一个效度低的测验,其得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心理特质的影响,尽管它反映了受测者的某种特点,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并不是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测验的效度分析,其实质是实践标准对测验进行检验的过程,测验本身是一种通过行为瓜对心理特质的检验,因此,效度分析则是检验的检验。
4、准则与标准评价的准则。它规定评价的方面和内容,也就是说它规定评什么,不评什么。所谓标准是指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即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内容或方面量的规定,即要求或完成的程度或水平。评价标准表示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合乎要求的,或者能被称为优良的。5、价值与需要
价值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效益关系,即主体需要被客体属性所满足,或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特殊的效益关系。由此,“价值”与“需要”密切相联。
需要主体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欠缺所处的一种摄取状态。需要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需要是一种摄取状态,是主体有目的活动的动力,是主体行为的源泉。正是需要激励了人的行为。
第二,需要总是与欠缺或不足相联系,没有欠缺或不足,就没有需要。如果欠缺和不到满足的话,主体将处于不满意的水准。当然,欠缺或不足也是相对的,具有社会制约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第三,需要是在主体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具有动态性。6、晕轮效应与逻辑误差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社会刻板印象作用,其实质是把得到的有关信息,按一定的方式分类,然后按事前形成的类别处理其它信息。晕轮效应有两方面的评价误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