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均败北。
8、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高宗敕召沙门静泰(著有《众经目次》)、道方李荣在洛阳宫中就《老子化胡经》进行辩论,李荣败北,帝命其还梓州。李荣曾在与佛教的论战中“屡遭劲敌,仍参胜席”,不料败于静泰,“由是失厝,令还梓州。形色摧恧,声誉顿折。道士之望,唯指于荣,既其对论失言,举宗落采”。
9、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玄宗召释、道二教论议,沙门道氤与道士尹崇对辩,并下旨将论议编入藏,题曰《开元佛道论衡》。崇福寺僧智升撰《开元释教录》20卷,记载佛教的盛况,并言佛藏以5048卷为定数。李邕撰并书《麓山寺碑》,立于湖南长沙岳麓寺。
10、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四月庚辰,德宗诞日御麟德殿,命韦渠牟、徐岱等与沙门鉴虚、覃延、道士郗维素、葛参成讨论三教,开始互有矛盾,分歧争论较为明显,最终“同归于善”。
11、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敕开讲《南华经》,设内斋,命僧道
f议论,道士赐紫,沙门不得著。从结果看,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这次辩论是道方占上风。
12、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道士赵归真请与佛门辩论,乃令僧道会麟德殿,令佛门高僧知玄大师与道门相敌,题目是“神仙可学不可学”。武宗手付老子“理大国若烹小鲜”义,知玄却大谈帝王理道教,化根本,神仙之术乃山林匹夫之事,被武宗认为是“大忤旨”,命放还桑梓。而赵归真举罗浮山道士邓元起有长年之术,武宗遣中使迎之。本次辩论在统治者的支持下,道方获胜,史上有名的“会昌灭佛”事件开始。
(于是与衡山道士刘玄靖等共毁释氏,而拆寺之请行焉。八月颁诏废佛,天下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宰相李德裕等上表称贺,於《贺废毁诸寺表》中指责佛教“耗蠹生灵,浸灭正税,国家大蠹,千有余年”)。
13、元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以李志常为首的全真道与以少林长老福裕为首的佛教在御前展开辩论,论题仍是《老子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的真伪,道教败北,被烧毁“伪经”经版,退还佛寺37处。次年李志常辞世,将掌教位传于张志敬。
14、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发生了历史上空前的佛、道大辩论。参加辩论的高僧道众共有500余人,各出17人参加主辩。以张志敬为首的全真道一方,在激烈的争辩中,又败北在以那摩国师为首的佛教一方,其结果是道士樊士应等17人诣龙光寺削发为僧,被勒令焚毁“伪经”4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