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待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后,将“命题”改为“定理”,即“圆周角定理”
通过此定理的证明,要使学生明确,要不要分不同情况来证明,主要看各种情况的证明方法是否相同,相同者不需分,不相同者必须对各种不同情况逐个加以证明
f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践,再观察,比较,分析,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突破难点教师板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练习2:如图在下列各图中∠а1,∠а2,∠а3,∠а4
α175°
O
α2
O
120°
O
30°α3
图1图
图2图
图3图
五、小结
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小结
(1)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
电脑屏幕显示下图:
C
C
O
图图
BA
图图图图
O
图图
BA
图图图图图
O
110α°4图4图
CO
BA
六、作业
图图图图图
284垂径定理
教学目标1、探索并了解圆的轴对称性和垂径定理2、培养学生学会从表象中抽象出本质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重点:1、垂径定理及应用;2、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f难点:垂径定理的理解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感性理性”引出垂径定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如图,如果有一个薄饼你能将它们平均分给2个小孩吗平均分给4个小孩呢试试看你最多能分成多少份
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为过圆心的直线
二探究新问题,归纳结论:独立思考5分钟,在小组讨论如下图是一圆形纸片,直径CD垂直于弦AB,垂足为P,若将纸片沿着直径CD对折,刚A点与B点重合,由此比较AP与PB,AC与CB,AD与BD,你会有什么发现呢?通过动画演示得出结论:(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组织学生剖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D
P
A
B
C
f(1)CD为⊙O的直径,CD⊥ABAEEB,,(2)CD为⊙O的直径,AEEBCD⊥AB,,为了运用的方便,不易出现错误,将(1)叙述为: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将(2)叙述为:①过圆心;③平分弦(不是直径);②垂直于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加深对定理的理解,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避免学生记混三知识巩固(小组讨论完成)例1、如图,已知在⊙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
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