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名,遂由竹移到纸,而一切书皆可称本也。对于“本”的意义,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一有这样一段话,他说:书之称本必有所因,《说文解字》云:“木下曰本”,而今人称书之下边曰:书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至宋,刻版大行,名义遂定。唐、五代后,镂版盛行,一书刻就,相率模印,与杀青上素之意颇相符合,故称之为:“版本”。版本一语,开始见于文献,就所知见,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说: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没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者精于校对,故往往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版印行;国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摩印。从此以后,这个书籍刊刻雕版就开始多起来了,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书,其诵读亦因灭裂。至南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有:曾以家塾所藏唐石刻本、晋天福铜版本、京师大字旧本、绍兴初监本、监中见行本、蜀大字旧本、蜀本重刊大字本、中字本、又中字句读附音本、潭州旧本、抚州旧本、建大字本、俞韶卿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旧本、……等二十三本、专属本经名士,反复参订等语,着是“版本”一语见于较早的文献记录的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版本“的内涵已经有了非雕版印本和雕印本的意义。如唐石刻本、晋天福铜版本。到了近代“版本”的含义就更为广泛起来了。它把非雕版的影印本、拓印本、铅印本、晒印本、钤印本、油印本等也包括在内了。谈到版本学的渊源,必然要涉及目录学的兴起。开始,版本学是作为目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和目录学同时产生的。对于目录学的建立,我国学者认为,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删诗、书之际。但主要认为目录学的正式建立,是在西汉成帝刘骜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受诏校典中秘群书开始的。后来他儿子刘歆又继续为之,向、歆父子
f先后分别撰《别录》《七略》它的体系才逐渐完备,目录学也就从此建立起来了。、图书典籍是社会进步,科学文化发展的记录和总结。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促使图籍著述日益增多。在刘氏父子相继典校中秘群籍的时候,他们所收集的众本都是写本,今日版本所研究的一些内容,如纸张、墨色、字体、刀法、初刻、后印、翻刻、递修、装帧式样……等还没有出现。当时考订版本,在研究和整理上还不十分繁杂。但到印刷术发明以后,整理和研究文献工作就出现了纸、墨、字体、刻书序、跋、牌记、封面、藏章印记……等新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