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灾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商业媒体。红十字会:当时的情况是,只要到红十字会在成都的办事处报到,经过批准,就可以领取汽车通行证和红十字会的标识。大量的民间组织、团体都是通过红十字会的协助进入灾区的。志愿者队伍:灾情发生后,有很多志愿者队伍没有获得任何手续就进入灾区。商业媒体:商业媒体是指与公益事业性质的党报、党刊类的媒体相区别的媒体。为了抢得头条新闻,商业媒体的记者往往不顾自身安危,拼命赶赴最危险、最不为人知的灾区。与公益事业性质的媒体相比,这些媒体记者掌握了更多的最新的现场信息。
当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不久,信息往往处于极度匮乏状态。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了最先行动的权利。因此,在考虑到党委、政府通常掌握的信息渠道的时候,还应该把民间机构的力量纳入进来,以便获得最新、最全面的信息。例如,在红十字会就建立信息员的制度,招募志愿者和民间组织成员成为信息员。
f(三)有机整合各类信息渠道,形成系统、有效的舆情监测机构
首先,要确立舆情监测的牵头机构。当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政府和军队的力量忙于进行应急处理,而舆情监测的工作则需要专门的机构负责。这个负责专门舆情监测的牵头机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的党委宣传部为宜。其原因如下:其一,宣传部是媒体的直接管理机构,便于调动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源。其二,宣传部门原本就承担了新闻信息管理的职能:决定什么样的信息能够公开报道,什么样的信息禁止报道,都是其日常工作,而舆情监报工作能够为其新闻信息管理提供一个新的手段。从记者的角度来说,报道真实情况是其职业要求。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冲到第一线的记者都有反映真实情况的职业道德的冲动。如果从体制上给其一个负面情况报道的正式渠道,则宣传部门在应对舆论导向的时候则要主动得多。
其次,应建立舆情监测机构的运作机制,机制包括:机构的组成单位;舆情监报人员的审查、备案制度;媒体的协作机制;舆情监测信息的管理方式等。在机构的组成单位:应采取开放式的机制。无论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媒体、或是商业性媒体,无论是本省或者是外省的,都应该纳入组成单位。此外,一些号召力较大、信誉良好、执行力强的民间组织也应纳入组成机构,例如红十字会。关于舆情监报的人员组成:建立审查、备案制度,由组成单位将拟定舆情监报人员名单报送省委宣传部,进筛选以后备案管理。媒体的协作机制:对于参与舆情
f监报工作的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