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没有有效的措施出台来调解这一纠纷。而绵竹市委书记对集体上访的学生家长下跪的时间是5月26日,距离地震发生也过去了两周。当集体上访事件已经发生后,政府就只能被动地采取补救措施,而且还必须采取封杀新闻的方式,结果进一步恶化了政府和群众的关系。
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继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在于:社会矛盾是长期存在的,而重大突发性事件可能会使得这些矛盾暴露出来,且演变得异常剧烈。例如汶川地震中的死难学生家长上访事件,就是因为建筑质量的问题而引起的。在地震前,建筑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屡见不鲜,只是该矛盾大多数没有暴露出来。被列入国家专项紧急预案的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类型有19项,包含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环境等,尽管类型繁多,但是因为影响面大,都有可能在发生以后激发原已存在的矛盾,而引发系列群体性事件。
f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直接激化了政府和群众的矛盾,再加上流言的传播会导致群众对当地政府不信任感的加深,反过来影响了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为恢复生活、生产秩序所做的政府公共服务工作。
(二)通过舆情监报工作可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礼记》的“中庸篇”有句名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用来表明舆情监报工作的意义是很恰当的,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是决策产生的前提。2以汶川地震中的聚源中学家长集体上访事件为例。5月13日,聚源中学的家长们就开始搜集学校为“豆腐渣工程”的证据了。如果这一舆情及时上报,有关机构及时对这一舆情进行处理,并且通过公安机关对该学校的建筑承包商进行控制,则以后的事态就不会向着群体性事件的方向发展。在实际事件中,地震后不久,该建筑承包商就逃逸失踪,导致群众的怨气没有具体的直接的发泄对象,只好向政府讨说法,希望能够把与“奸商”合伙制造“豆腐渣工程”的“贪官”找出来,这些压力就只好由政府来全部承担。
系统和有效的舆情监报工作至少能够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其一,将涉及面广且群众怨气较大的问题及时上报,并迅速由相关部门介入该问题的调查和处理,通过实际措施化解矛盾、引导群众;其二,通过对最新舆情的全面、深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宣传策略,通过新闻报道目的明确地引导群众舆论;其三,
f在无法及时阻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向当地政府通报情况,使其做到有准备、客观、冷静地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效果。例如,绵竹市委书记向上访群众下跪,就是一种非常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