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更多,而初三学生更能辩证考虑事态发展。男女学生排列位次大致相同,但男生把“管理太严”排居第2,而女生则把“学习成绩差”排居第2,男生把“受同村外出打工者的影响”排居第4,女生则把“同学欺负”排居第4。这表明男生对约束的反抗和对外界的兴趣显然高于女生,而女生对学习成绩以及受同学欺负的问题比较看重。虽然学生主流认为辍学后可以打工或回家务农,但女生更多倾向外出打工,男生倾向回家务农。更多男生比女生辩证看待辍学对将来的影响。这些情况,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也可以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女性打工受到雇佣的机会更多。民族方面,对被试较多的汉、彝和傈僳三个民族学生的排序结果做讨论。首先汉彝两族学生都将厌学排居首位,但两族学生排序最大差异在于,彝族学生将汉族学生排居首位的“学校生活枯燥不适应”排到了最后,而“受同学欺负”排居第5,高于汉族的排位第7和傈僳族的排位第8,一方面,两个民族都较为发达,受厌学的影响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彝族学生对汉族学生看重的学校生活的丰富性要求并不高,但更容易感受到同学间的欺负;另外彝族学生把“同村外出打工者的影响”排居第4,相对其他两个民族的排位较高(汉族居第5,傈僳族居第7),表明彝族学生更受到打工者影响。彝和傈僳两族学生将“学习成绩差导致的自卑”分别排居第2和第1,表明两族学生更看重学习成绩。傈僳族学生的排序最突出的一点是除了把“成绩差导致自卑”这一因素排居首位外,“家庭经济困难”(汉彝两族都排居第6)这一其他两族排位较低的因素排居第1,傈僳族学生在学习成绩和经济困难方面的问题对辍学影响更大。汉族学生更倾向辍学后外出打工,彝族学生回家务农倾向较高。这些情况是否与民族文化异同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还待进一步探索。张利洁、王希隆(2006)通过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小学辍学问题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互调适不够、学校教育制度在当地不完善是构成学生辍学的重要因素。42在校学生对辍学问题的认知情况421在校学生对辍学问题的价值观看法。学生对“辍学对将来有何影响”和“你留校读书的原因”的回答反应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寄予希望,认为未来的生活好坏和学习有很大的关系。“你估计辍学同学离校后过得怎么样”的回答表明大部分学生不认为辍学能解决一切问题,无论学校内外,都要经历生活的苦乐。虽然认识有限,也显得过于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