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重现实利益的考虑,但这正是大部分农村学生“读书改变命运”的初衷表达。422在校学生对辍学的情绪体验。“是否怀念已经辍学的同学”“是否希望辍学的同学回来”两个问题的研究表明,超过60的在校学生对辍学学生是有感情的,同学的离开会带给他们遗憾和同情;也能表明部分辍学学生在校期间的确因为不爱学习影响了其他同学,造成同学关系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紧张,接近30的在校学生对这种影响有负面情绪反应。“你羡慕辍学的同学吗?为什么?”。782的学生是不羡慕的,07的学生回答羡慕,204的学生回答很矛盾。对矛盾的解释为辍学能带来自由,学习太辛苦,但不读书又很难应对将来的生存问题。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主导思想是坚定的,但一旦有某导火线性质的事件发生,一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辍学动机甚至付之行动。423在校学生与辍学问题的相关行为联系。732的学生都曾经“劝过”即将辍学的同学”。但劝阻效果却只有99的学生让所劝的同学留了下来,而641的学生面对的是同学最后离开学校的结果。这表明学生辍学前,其周围的同学会有所发现并劝解,大部分学生最后走了,少部分留下来。一方面这对学校预防辍学有帮助,但劝解失败后,尤其是同伴关系较好的学生,面对伙伴的离开,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如果其也有辍学动机,将来极可能受到对方影响。437的学生回答“知道”辍学后的同学目前所做的事情,其中19的学生“从家长、亲戚朋友处听说”;338的学生得知于“老师同学间谈论说的”;204的学生是“辍学同学告之的”。113的学生与辍学的同学“经常联系”;289的学生“联系,但不经常”;535的学生“不联系”;35的学生前面三种情况都有。这些情况说明尽管辍学学生已经离开学校,但在校学生还是会和他们发生联系,双方都可能通过知晓对方发展情况而验证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辍学学生因此可能返校,另一方面在校学生也可能受辍学同学影响,如果该生已有辍学动机,很可能发生辍学行为。43研究结果对学校防辍策略的启示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现象是很复杂的,涉及到很多层面,采取单一的防辍措施往往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本研究结果给出如下启示。431注意学生年级、民族和性别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工作。432注意学生辍学带来的在校学生情绪反应的心理干预。433注意有效利用学生间的同学同伴关系,发挥学生群体的劝解作用和及时将有辍学动机的学生预警班主任的作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