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基础、问题解决等),领会这些运动对数学课程发展的意义,掌握国外的数学新课程对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哪些借鉴作用。
1、20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1)贝利克莱因运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德国数学家克莱因和英国数学家贝利发起并领导的数学教育的近代化运动,被称为克莱因贝利运动。这场运动的重点是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变革。英国数学家贝利针对当时英国数学教学忽视实际应用的弊病,发表了《论数学教学》的著名演讲,提出了“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应用”的思想,强调了数学的实用性价值,提出数学教学要强调应用。克莱因提出,数学教学应该强调:提倡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材内容应以函数概念为中心;应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教学内容。尽管他们的主张各有差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这就是使教材教法近代化、心理化,实现数学各科的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虽然这次改革运动由于一些客观的历史原因,例如两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改革试验,使该运动没有取得很好的结果,但是它对现代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例如,初等函数知识成了中学数学的固定内容;几何变换的知识在几何中得以充实;解析几何在多数国家的中学中占有主要地位;微积分初步也长期成为某些国家的一些中学的数学教材,特
6
f别是普遍加强了中学数学教材的实践性服务。形成了后来被称为贝利克莱因运动的20世纪第一个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贝利克莱因运动初期,改革的一个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函数思维能力,其主要特点如下:从运动和变化中提出数学对象;运用因果关系对数学内容作实际有效的解释;重视说明数学对象的丰富内容,即强调数学的实用观点。发展函数思维的手段之一是借助一组相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对某些明显有“函数内容的”具体对象给予数学的表达和分析。所谓的“米兰大纲”:A教材的选择、排列,应适应学生心理的自然发展;B融合数学的各学科,密切其他学科的联系;C不过分强调形式的训练;D强调实用的方面;E将养成函数思想与空间观察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2新数学运动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得自以为“世界霸主”的美国震惊,深感教育的落后,科学人才的缺乏,美国认为出现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学教育的落后,于是他们便从数学教育的改革入手,提出新数学运动数学教育现代化。其最初的想法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