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5、要注意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为攻取。
f二、理解常见虚词(一)理解虚词用法的方法1、全面复习,掌握常见用法文言虚词,大多身尊数职,一词多用。复习时应对使用频率高的虚词的常见用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譬如以,可以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译为拿凭借依据按照。如余船以次进中的以应译为按照,可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由于因,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的以,也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中的以。以还可以用作连词,用法与而相近,只是不表示转折。以作连词时,还可以表示目的关系,译为来用来以致等,如作《师说》以贻之中的以,译为用来,还可以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的以可译为因为。只有r